劇場誰怕誰:鄧正健劇評集
只限劇評,不悔少作。
2020年8月13日 星期四
肝膽對虎狼,天為我衡量:《一水南天》的香港意志
›
音樂劇《一水南天》上演,引起了廣泛關注。演出票房口碑俱佳,評論界也帶出了關於如何評論音樂劇的討論。在此先提兩點:一、必須有一首貫穿全劇、易上口、也能深深打動觀眾的主題曲,一部音樂劇才算成功;二、音樂劇是一種接近「總體劇場」(total theatre)的當代藝術類型,評價作品成...
2019年6月4日 星期二
灑淚祭雄傑 ——悼亡、想像歷史與《5月35日》的虛寫結局
›
對大多數人來說,六四的記憶是一宗公共事件。我對六四的最早記憶,是我親眼目睹我的一位小學老師,當著全校師生面前掉下男兒淚。那時我並不明白,那場遠在千里之外的屠殺,為何會令我這位一向表現剛強的老師如此失態呢。許多年後,我仍然記得這位老師,他是我記住六四的最直接方式,但同時我亦意識到...
母親最後不再沉默:《5月35日》
›
「六四舞台」年度開題,資深舞台編劇莊梅岩交出了劇本《5月35日》。表現「5月35日」的角度很多,但劇名訊息量很少,當觀眾步入劇院,看見舞台上一個寫實的首都家居佈景,很快便明白莊梅岩選了一個最淡然也最沉重的角度:天安門母親。 相對於向強權高聲疾呼、要歸還歷史真相、討回公義、或追究...
2019年3月29日 星期五
《九江》:典型的「香港失敗」隱喻
›
《九江》鋪陳出來的,是一個典型的「香港失敗」隱喻。劇中借三個過氣古惑仔大叔,以及深水埗九江街這條過氣九反之地,表達了「香港今非昔比」的主題。單看這一佈局,《九江》有佬味、市井色澤和懷舊情態,熟知香港劇場的觀眾大概會聯想到潘惠森十多年前的某些作品。當然《九江》編劇龍文康沒潘惠森那...
2019年2月27日 星期三
「後戲劇」的浮淺性 ——論劇場演出《平庸的邪惡》
›
單單把政治議題搬入劇場,並不就是「政治劇場」。劇場既為一種乘載量極高的藝術,我們理應對「劇場介入政治」這一意圖有所要求。簡單地說,「政治」在劇場裡的對話對象不應該是「內容」,而是「形式」,或我會用「美學」這個比較專門的術語。由香港的「愛麗絲劇場實驗室」和台灣的「楊景翔演劇團」聯...
›
首頁
查看網路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