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4月20日 星期一

醜男子賣臉之後

《醜男子》表面上是個黑色幽默的作品,在編劇梅焰堡(Marius von Mayenburg)的筆下,對白精悍,情節明快,實際上卻機鋒處處。梅焰堡深諳德國式的沉著理性,他要處理的乃是一堆當代社會的重大議題:美與醜價值觀、人的個性消失、自我與外表的矛盾等,但全給他輕輕一筆,寫成一個直白易懂的一小時短劇,還包裝成一個入口即溶的瘋狂故事。

一個事業失意的男子,突然發現問題出自他奇醜無比的臉上,於是把心一橫,請整容醫生替他換一張臉。手術結果出人意表,醫生竟替他造了一張俊美非凡的臉,不僅妻子為之著迷,老闆刮目相看,更令他搭上一位富婆和她的同志兒子,事業和情場俱得意起來。在這一開局裡,梅焰堡旋即亮出他的戲劇狡計:劇本寫明,飾演醜男子的演員必須「相貌正常」,整容前後演員容貌不得變化;除醜男子外的七名角色,須由三名演員分飾。另外,劇本沒有分場,亦未說明何時轉換角色,全憑觀眾按對白上文下理推敲。於是,觀眾難以單靠演員樣子來判斷角色身份和美醜,「美與醜」跟「外表與身份」的既定關係也模糊了。

醜男子扙著一張俊臉,生活如魚得水,但很快便發覺,街上跟他「撞臉」的人愈來愈多。原來整容醫生見有利可圖,也替別人整相同的臉,連醜男子的下屬也整了。如此一來,醜男子的臉不再獨一無二,下屬取代了他的職位,更偷偷勾搭他的妻子。最令他震驚的是,妻子竟然欣然接受,原因是她喜歡的,只是那一張俊臉。至此,他崩潰了。

梅焰堡就是以此半黑色半荒誕的故事,既勾勒出一個當代浮士德如何在出賣面孔之後喪失自我,亦揭露了消費邏輯如何消滅人的個性。當沒有人是不可取代時,自我又到底意味著什麼呢? 最後,富婆的同志兒子亦因為愛上醜男子,而整了同一張臉,於是兩人眼中,看到的都是自己的臉。這不是正意味著,當個性消失,再無愛上別人之理,就只有如納西瑟斯(Narcissis)美少年一樣,自戀至投河而死嗎?

《醜男子》看似喧鬧,背後卻是當代文明的徹骨之痛。這次是李國威二次執導,率領不同演員陣容從牛棚劇場移師香港話劇團黑盒劇場,演繹出一個比首演更放肆也更流暢的版本。在如此高低跌宕的劇場能量當中,觀眾應可慢慢細嚼到所謂新文本迂迴而絕妙之處。

(《香港經濟日報》2015-4-20)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