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1年3月21日 星期三

《明月何曾是兩鄉》

何冀平替香港話劇團編寫的新作《明月何曾是兩鄉》一改她以往的編作風格,以一個今天香港社會生活為主線,並在劇本裡留下空間,配合演員的排演創作。何冀平既非士生士長香港人,寫香港生活難免有所偏頗,加入演員的生活元素的確是一個合適的選擇,亦突顯了香港話劇團在新藝術總監毛俊輝的帶領下,創作出一個較開放的局面。

新局面需要探索,而何冀平這種編作新手法看來也要時間探索。《明月何曾是兩鄉》講的是傳統與新潮流的矛盾,龍鬚麵店慘淡經營,Pizza店生意不絕,象徵了在香港這樣一個環境裡,不順應潮流就注定失敗。不過全劇似乎主要著力於龍鬚麵店的興衰,引伸出新移民在香港社會裡的處境,反而兩店的競爭只是輕輕帶過,張力不足。而象徵香港潮流文化的天娜(龔小玲飾)永遠只給人市懀的感覺,對比起象徵傳統的龍鬚麵店一群的多面性,似乎只是一些旁枝,我總覺得這樣的比較有點不太平衡,全劇也未能完全帶出兩種文化的互相衝擊。雖然演員編作小組顯然努力加入了不少具本土味道的元素,卻只能強化戲劇氣氛,對主題推展幫助不大。劇末意大利人馬可(陳淑儀飾)將Pizza店和龍鬚麵店合併,似乎只是權宜之計,全劇的腔調從頭至尾都是尊龍鬚麵店而抑Pizza店,這樣處理只為營造皆大歡喜的結局,無疑是一廂情願。

幸好演出仍保持一貫香港話劇團的水準,眾演員中尤以馮蔚衡和秦可凡的演出最為深刻,馮蔚衡飾演的垃圾婆角色戲份不多,但每次出場都能引起注意,節奏拿捏得很準;而我最欣賞的是秦可凡飾演的惠嫂,這個角色並不突出,但她卻演得很內歛,富立體感,相對其他較單一化的角色,她能夠帶出角色的層次,尤為難得。其他導、演和舞台效果也恰如其分,偶然只有一些小砂石,如衛生幫和屋宇署調查員調查龍鬚麵店一場,衛生幫演得平實,調查員卻演得卡通化,雖能博得觀眾一輪笑聲,卻跟全場的腔調不配。另外佈景設計繽紛,本來並無不妥,不過有兩場「天娜家」的場景,只是在Pizza店前擺設家具而成,可是背景太突出,令觀眾難以從一個一向極為寫實的佈景中,想像那是個家居佈景,這也是另一點腔調不配。我不是吹毛求疪,只是香港話劇團一向水準穩定,這類腔調不配的小問題,在觀眾眼中,很容易給放大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