儘管以「香港一定得」為噱頭未免有點過時,不過以香港話劇團的號召力,過去《城寨風情》和《歷奇》的豐收成績,這齣全新的原創本地音樂劇《香港一定得》無疑也是令人期待的。
鍾景輝先生在場刊上寫道:「劇本無可置疑是整個音樂劇的命脈……奇怪的是……音樂劇中的情節容易被觀眾忘記,歌與舞反而備受注目,並將情節也推到次要的地位。這確是個矛盾的現象,因此音樂劇的情節也往往較為簡單。」觀乎儘管是百老匯的著名音樂劇,其劇情也必然比傳統戲劇簡單得多。或者音樂劇觀眾本身已經有所預設:他們要看的是動人歌曲曼妙舞蹈五光十色的舞台畫面,劇本往往容易被忽略。不過,音樂劇也是戲劇,劇本仍是舉足輕重。
《香港一定得》的故事情節也如常地是簡單的,失業丈夫背負著升斗市民的一般負擔,信心盡失,幸得專業「自信」顧問的鼓勵和家人朋友的支持,失業丈夫才回復信心。可是,這樣的設計,未免令人覺得過於單薄,三位角色娓娓道出香港社會的不同現象,配以風趣抵死的歌詞和漫畫化的角色演繹,確實令人忍俊不住,尤其是教育一幕,以一大堆改革名堂諷刺教育部門朝令夕改,簡直是神來之筆。但觀眾一笑置之過後,可以回味的空間少之又少,困局仍是困局,觀眾沒有得到舒解。若說簡單劇情可以令創作者有更多空間滲入幽默元素,目的旨在娛樂觀眾,但那幾段台後戲卻又異常沉重,狠狠地打入香港百姓痛苦的心,這又未免削弱了諷刺時弊的幽默感,亦顯得拖泥帶水、婆婆媽媽。與其這樣,何不簡簡單單、純粹演齣胡胡鬧鬧的「歡樂今宵」式音樂劇,令觀眾看得盡興?
當然,如果以純娛樂角度,《香港一定得》的表現也算不俗。雖然有些歌詞顯得重複拖拉、隔靴搔癢(可能因為編劇跟作詞是不同的人,作詞人的創作未免會綁手綁腳),但尤幸偶有警句,仍能帶動氣氛;舞蹈設計則頗見心思,舞步中滲入了不少經典舞式,像探戈、喳喳、阿哥哥、踢躂、甚至功夫,而編舞者為了帶出漫畫化的效果,演員跳得似是不善舞式,滑稽有趣,效果突出。但無奈劇本、歌、舞各自發展,配合的效果未如理想,變成了純娛樂歌舞,不過又要顧及劇本主題,又不得完全胡鬧,這不免減低音樂劇的可觀性。至於舞台佈景華麗卻未能善用,演員在觀眾席大唱主題歌曲,之後卻無聲無色,令演出者與觀眾不能再有交流等,這些反而不算太大的不足。
香港話劇團在新劇季致力創新,不意《香港一定得》卻暴露了他們的一些創作上的疲態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