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2年6月30日 星期日

猶有不足的三個女人

《三個香港女人的故事》是一個很有趣絕妙的故事:故事寫人、也寫女人;寫香港女人、也寫香港。當中只有三個女人,但這三個香港女人構成的並不是一個故事,而是三個故事,又或者是很多人的故事,甚至是一個城的故事。所以演出本身既可說是單一的故事、亦應能表達更深廣的象徵意義,概念是不俗的。

在舞台上,編劇創造(再創造)的三個角色:鄧碧雲、項美麗和文玉英是三個截然不同的角色。「萬能旦后」鄧碧雲雖然真有其人,在李楓唯妙唯肖的演繹下,反而成為了最具舞台感覺的人。鄧碧雲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在舞台上和電影電視裡的演出,她的光芒,全都來自她的演藝事業,李楓所演的也許不是真實生活的鄧碧雲,但這並不重要,在這個故事裡,鄧碧雲是一個傳奇的演藝人的象徵;項美麗是一個張愛玲式的悲劇人物,追尋的只是簡簡單單的愛情,卻不幸活在大時代之中,淪為歷史洪流的見證,她的故事緊扣著香港最不幸的淪陷年代,而她洋人的身份,也彷彿象徵了香港的殖民地鬱結;文玉英不是一個角色,而是一個香港百姓的典型,照編劇的說法就是「千千萬萬中國小婦人的縮影」,她雖然也經歷過淪陷和戰爭,卻沒有歷史悲苦的烙印,過的只是普普通通的百姓生活,雖是艱辛,卻談不上苦難,比起項美麗的故事,文玉英的故事會有更多現實和生活的元素。

人物勾勒得細膩動人,但情節安排卻尤有不足。這三個角色的故事除了全是發生在同一時空,基本上沒有太大的連繫空間,選擇以獨白演繹似乎就注定了這三個故事是各自發展的。開始時的人物交錯很精巧,三個看似互不相干的人物,故事也看似互不相涉,在同一個時空裡,忽然在舞台相遇,當她們開始說自己的故事,各自道出自己的年齡,觀眾不禁期待在往後的發展裡,她們的命運會有某程度的交錯和糾纏,可惜後來故事似乎各自平行發展,她們之間的關係並不如想像般緊密,命運亦沒有互相牽繫,偶有擦身而過的情節,像文玉英會看鄧碧雲的戲、項美麗要靠文玉英的乳汁來救活女兒等,並不深刻,尤其在戰爭淪陷的背景下,這種不深刻更覺顯現。可能編劇和導演並不打算塑造一個香港的史詩式故事,但項美麗與文玉英相遇一幕,卻試圖以「緣」來歸結一切,總覺得唐突造作,最後三位角色各自一篇「演辭」,大談如何面對逆境、如何愛著身旁的人,亦來得太過露骨濫情、甚至流於老生常談。

其實,三個女人的角色設計是頗有潛力的,而且演員亦演得有聲有色,李楓扮演的鄧碧雲,在王屋演出時已有口皆碑,可謂形神俱備,陳令智演洋女人亦演得高調細膩,而羅乃新初踏台板,幼嫩中略帶平實的表現,反而有一種專業演員鮮有的新鮮感,三種南轅北轍的演法拼湊在一起居然能擦出火花,著實愜意。不過,如果能把三個女人的故事分拆成三個獨立演出,就像在王屋時演鄧碧雲般,讓編劇和導演有更多空間咀嚼,改善劇情單薄和時空轉折粗枝大葉的問題,演出將會更加可觀。

當然,這是論者在沒有包袱下一廂情願的論調而已。

2002年6月5日 星期三

污衊美的讚禮:《死亡實驗室》

尚惹內(Jean Genet, 1910 - 1986)自己曾經說過,《死亡實驗室》(Deathwatch)只是一個幻想與夢境,但很多人都認為是一個「不道德」的劇作。劇中的場景設定在監獄中,是一個空間上與世界隔絕的地方,不過如果跟據論者對《死》劇的解釋,監獄隔絕了現實和虛幻,但在劇作家心目中,劇中的監獄也許同時亦隔絕了社會的道德價值,在的監獄裡,並沒有所謂道德,因此也沒有所謂的「不道德」,只是純純粹粹的夢境而已。

這齣無人地帶版的《死亡實驗室》,舞台設計是兩個巨形的混凝土方塊,下方一個方塊上的平面是演區,而上方的方塊中央挖成圓拱形窟窿,加強了舞台的侷促感,到底兩個方塊是正在癒合,困住劇中角色,令他們無法張狂,還是一個巨形方塊給橫切開,內在的力量正要張顯?這彷彿象徵著囚室(世界?)內的三個死囚,一方面被困在沒有出路的斗室內陷於瘋狂,另一方面卻藉對暴力、性愛等痴妄崇拜而獲得精神力量,企圖讓權力充塞甚至衝破構成囚室的巨形方塊。不過,欄柵的影子從四方八面射入方塊中央的演區,卻提示了這個囚室的真實性,是大大地超越死囚的精神力量。舞台和燈光的設計,的確能強化《死》劇所要呈現的獨特氣氛。

整齣戲所帶出的是一股污衊的氣氛,是對「污衊美」的頌讚和宣揚。囚室裡(舞台上)完全沒有社會道德的監控,粗言穢語、暴力、性愛、野獸化等行為都獲得擴張的空間,可惜編導所創造的污衊似乎還嫌未足,仍未到達「詩意的污衊」的境界。三位演員的形體表現同性戀化和野獸化自然流暢,尤其在展現一些「同性戀化」的感覺時格外可觀,唯在語言的表達卻有點失控,對白過份依賴「粗言穢語」在為傳達「污衊」的元素,因而少了在語言裡給人咀嚼的機會。而畫外音清心直說,亦稍嫌外露了,抹殺了觀眾對角色心理狀態的非語言性感受。

死囚在囚室都希望扮演英雄,誰不知,當巨形方塊突然旋轉,「鎖匙佬」的巨大眼睛出現,原來囚室內一場又一場的爭奪角力肆意擴張,全都是可笑的。這不禁令人想起歐威爾(George Orwell, 1903-1950)著名小說《1984》裡的「老大哥」,可是「老大哥」在故事裡從來沒有真正出現,而劇中「鎖匙佬」曾經出過場,巨眼出現前亦有一翻嘲笑,這比起裡「老大哥」控制一切的強橫就顯然較為遜色了,如果由頭至尾「鎖匙佬」只餘下一隻最後的巨眼,其力量應該會來得更加震撼,也更加深刻。